探囊取物的成语故事


探囊取物

拼音tàn náng qǔ wù

基本解释囊:口袋;探囊:向袋里摸取。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。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。

出处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》:“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”


探囊取物的典故

韩熙载是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的贤才,因为明宗李嗣源杀害了他的父亲,于是他决定离开中原,投靠江南的南唐政权。韩熙载的好友李前去为他送行。临行前,韩熙载告诉李:“江南的南唐如果重用我,让我当宰相,那我一定能率军北上,迅速收复中原。”而李听后则说:“我如果担任中原国家的宰相,那我就能率军轻而易举、毫不费力地夺取南唐各国(就是探囊取物的意思)。”韩熙载投奔南唐后不久,南唐就吞并了吴国。但是由于南唐皇帝昏庸,奸臣当道,韩熙载一直未能受到重用,也没能当上宰相。而他的好友李却做了中原国家——后周的大将。他奉命征讨南唐,屡建奇功,夺取了南唐的很多城池,受到后周朝廷的赏识。后来他虽然也没能当上宰相实现自己的誓言,但他的境遇明显要比韩熙载好得多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探囊取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拉帮结伙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,拉帮结伙地搞活动,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。”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望尘莫及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咨传》:“复拜东海相,之官,道经荥阳,令敦煌曹暠,咨之故孝廉也,迎路谒候。咨不为留,暠送至亭次,望尘不及。”
不骄不躁 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
取长补短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绝长补短,将五十里也,犹可以为善国。”
七搭八扯
论黄数白 明·丘濬《投笔记·投笔空回》:“笑弩骀言不逊,论黄数白不堪听。”
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
斗唇合舌 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