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工具a>成语词典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的故事

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的成语故事


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

拼音qǔ fǎ yú shàng,jìn dé hū zhōng

基本解释法:标准,规范。取上等的为标准,也只能得到中等的。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

出处唐·唐太宗《帝范》第四卷:“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,取法于中,故为其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取法于上,仅得乎中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躲躲闪闪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闪闪,联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觉无穷丑态。”
居重驭轻 宋·俞文豹《吹剑录外集》:“故自三代、秦、汉迄我朝,皆以兵得天下,人主皆亲历行阵,习知武事,知居重驭轻之势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臭名远扬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明知故问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
风流才子 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清润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风流才子多春思,肠断萧娘一纸书。”
通都大邑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
之死靡二 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
鸿儒硕学 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鸿儒硕学,无乏于时。”
心旷神怡 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