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簪之臣的成语故事


窃簪之臣

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

基本解释簪:簪子。比喻拥有一种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难的人。

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逢遇》:“亦有以遇者,窃簪之臣,鸡鸣之客是也。”


窃簪之臣的典故

春秋时期,一次齐国军队进攻楚国,楚国有位善于偷盗的人,他连续偷走了齐军将领的枕头、发簪之类的东西。楚军将领派人一一送还齐军,齐军将领非常吃惊,害怕那偷盗的人暗中杀了自己,就带领军队撤退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窃簪之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绳之以法 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翘尾巴 毛泽东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》:“一万年也不要骄傲,永远不要翘尾巴。”
众多非一 汉 王充《论衡 别通》:“孔子道美,故譬以宗庙,众多非一,故喻以百官。”
过了这个村,没这个店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3回:“这是送上门的。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,过这村,就没这店了。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骨肉离散 《诗经 唐风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其宗族,骨肉离散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沃所并尔。”
遁世离俗 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时没眼色,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,岂不误了终身?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饮水思源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