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ǎ

甲子


拼音jiǎ zǐ
注音ㄐ一ㄚˇ ㄗˇ
词性名词

甲子

词语解释

甲子[ jiǎ zǐ ]

⒈  干支纪年或记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称一个甲子,共六十年。

a cycle of sixty years;

⒉  岁月,年岁。

years;

引证解释

⒈  甲,天干的首位;子,地支的首位。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递次相配,如甲子、乙丑、丙寅之类,统称甲子。从甲子起至癸亥止,共六十,故又称为六十甲子。古人用以纪日或纪年。

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大橈 作甲子, 黔如 作虏首。”
《后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记称 大橈 作甲子, 隶首 作数。二者既立,以比日表,以管万事。”
刘昭 注引《月令章句》:“大橈 探五行之情,占斗纲所建,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,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,枝干相配,以成六旬。”
唐 韩愈 《息国夫人墓志铭》:“元和 七年甲子,日南至,以疾卒。”
清 黄宗羲 《历代甲子考》:“按歷代甲子,自 鲁隐公 元年己未以下,载籍皆可考据,无有异同。”

⒉  泛指岁月,光阴。

唐 杜甫 《春归》诗:“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”
元 谷子敬 《城南柳》第一折:“叹人间甲子须臾,眨眼间白石已烂。”
明 高启 《樵》诗:“逢仙休看弈,甲子易駸駸。”

⒊  年岁;年龄。

前蜀 贯休 《赠轩辕先生》诗:“略问先生真甲子,只言弟子是 刘安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胡四相公》:“尝问其甲子,殊不闻记忆,但言见 黄巢 反,犹如昨日。”
萧三 《祝保罗·罗伯逊六十大寿》诗:“祝福你长生不老,重添甲子。”

⒋  季节;岁序。

唐 高适 《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》诗:“岁时当正月,甲子入初寒。”
唐 杜甫 《重简王明府》诗:“甲子西南异,冬来只薄寒。”

⒌  天干地支。借指人命八字。

宋 周密 《癸辛杂识别集·黄国》:“华父 熟於典故,又好谈命,知人甲子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九山王》:“适村中来一星者,自号‘南山翁’,言人休咎,了若目覩,名大譟。 李 召至家,求推甲子。”

⒍  指日历。
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:“夫起居注者,编次甲子之书,至於策命、章奏、封拜、薨免,莫不随事记録。言惟详审。”
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那猴在山中……夜宿石崖之下,朝游峰洞之中。真是‘山中无甲子,寒尽不知年’。”
清 侯方域 《倪云林十万图记》:“云林 为 吴 人,尚仍 至正 甲子,其不忘所自如此。”
高旭 《癸丑元旦》诗:“新朝甲子旧神州,老子心期算略酬。”

国语辞典

甲子[ jiǎ zǐ ]

⒈  古代以干支纪日或纪年。甲为十干之首,子为十二支之首,干支次第相配,可配成甲子、乙丑、丙寅……癸亥共六十种,统称为「甲子」。亦作为一周纪的名称,如用以 纪年,则一周纪六十年称为「一甲子」。

《续汉书志·第一·律历志上》:「记称大桡作甲子,隶首作数。二者既立,以比日表,以管万事。」

⒉  泛指年岁。

唐·杜甫〈春归〉诗:「别来频甲子,倏忽又春华。」
《聊斋志异·卷四·胡四相公》:「尝问其甲子,殊不自记忆,但言:『见黄巢反,犹如昨日。』」

英语first year of the sixty-year cycle (where each year is numbered with one of the 10 heavenly stems 天干[tian1 gan1] and one of the 12 earthly branches 地支[di4 zhi1])​, the sixty-year cycle

德语Jiazi (erstes Jahr des 60-Jahres-Zykluses, 1984, 2044, siehe Chinesische Kalenderzyklen)​ (S)​

法语Jiazi

分字解释


※ "甲子"的意思解释、甲子是什么意思由好工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立朝一甲子的大楚帝国,度过了百废待兴的过程,到处是一片祥和的气氛。

2.在整个事件的最后,那个被认为是由苍幻所差遣的男人对星鸦的一个部下说道:山中无甲子,弄错了时日,所以行动提前了。

3.一甲子共和国经天纬地建小康社会,六十载中国人惊天动地绘和谐蓝图。

4.庆华理学府,精壮斯年。科研结硕果,桃李满芬芳。漫漫甲子路,勤奋求实铺就。殷殷学子情,灵魂园丁浇铸。祝华理:求发展勿踌躇,创佳绩,再攀高峰!

5.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,孟久章一个多甲子的精研,自然有其独到之处。

6., 之所以甲子鱼丸远近闻名,系因当地的做法严谨考究,从取料、刮鳞、剔刺到剁茸,从锤炼、拍打、成丸到漂涤,都有一套十分严格、完整的工序。

7.昔者,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,号曰花甲子,其花字诚为奥妙,圣人借意而喻之,不可着意执泥。

8.府兵的的修为本来就比亶家的亲军要弱了许多,再加上甲子也没想到亶家的家将能做到壮士断腕的壮举,竟然不理那些被围的亲军,只围攻外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