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zhì yí
注音ㄓˋ 一ˊ
1.采用“防、堵、排、截、疏”相结合,因地制宜,钢柔相济,综合治理,注重细微之处的防水处理;“二衬零错台”的理念。
2.垃圾收集站的设计各有不同,为能因地制宜,配合实际需要。
3.农民常因地制宜,种植适合当地风土的作物。
4.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道路,因地制宜,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。
5.2006年,桑日县白堆乡因地制宜,利用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发展藏药材、糌粑加工,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。
6.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,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。
7.基于此,从气候生态适应性角度出发,提出因地制宜合理营造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建议。
8.要走“大农业”的路子,因地制宜,宜耕则耕,宜牧则牧,宜林则林,宜渔则渔。
9.做思想工作,不但要耐心细致,还要因人制宜,切不可“一刀切”。
10.在防范措施上,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喷施抗寒制剂,增强作物抗逆能力;采取人工烟熏,提高局部环境温度;采取除掉空秆植株、站秆扒皮晾晒等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