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ù

去就


拼音qù jiù
注音ㄑㄨˋ ㄐ一ㄡˋ

去就

词语解释

去就[ qù jiù ]

⒈  担任或不担任职务。

无意去就。

assume or not assume the office;

⒉  离去或留下。

去就之际。——南朝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
leave or stay;

引证解释

⒈  离去或接近;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。
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寧於祸福,谨於去就。”
晋 皇甫谧 《<高士传>序》:“身不屈於王公,名不耗於终始,自 尧 至 魏,凡九十餘人,虽执节若 夷 齐,去就若两 龚,皆不録也。”
宋 梅尧臣 《勉致仕李秘监》诗:“去就异前人,其义已介独。”
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英杰归真》:“且前并未受过天朝官爵恩典,何忍遽弃其官而来投顺乎?其中必大有所见,乃能如此去就也。”

⒉  犹取舍。

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保位权》:“黑白分明,然后民知所去就,民知所去就,然后可以致治。”
宋 王禹偁 《与李宗谔书》:“能不以炎凉为去就者,虽贫贱之交固亦鲜得,况贵胄乎?”
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逃名》:“逃名,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,但有去就,有爱憎,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。”

⒊  去留不定。常有离去之意。

《魏书·韩茂传》:“先是, 河 外未宾,民多去就,故权立 东青州 为招怀之本。”
《新唐书·刘祥道传》:“今任官率四考罢,官知秩满,则怀去就;民知迁徙,则苟且。以去就之官,临苟且之民,欲移风振俗,乌可得乎?”
《金史·逆臣传·完颜元宜》:“世宗 即位於 辽阳,军中多怀去就。”

⒋  举止行动。

《鹖冠子·道端》:“受官任治,观其去就,足以知智;迫之不惧,足以知勇。”
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畿传》:“范先 欲杀 畿 以威众。且观 畿 去就,於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餘人, 畿 举动自若。”
唐 谷神子 《博异志·吕乡筠》:“忽见波上有渔舟而来者,渐近,乃一老父,鬢眉皤然,去就异常。”

⒌  指符合礼节的行动。犹体统。 唐 李商隐 《杂纂》卷上有“失去就”类列举“卸起帽共人言语;駡他人家奴婢”等十种不符合礼节的行为。

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唐 襄州 赵康凝 令公……路由 夏口,杜洪念 公郊迓,以主座逊之,遽尸其位。其不识去就,皆此类也。”
《诗话总龟》卷十一引 宋 王直方 《直方诗话》:“郭功父 方与 荆公 坐,有一人展刺云:‘诗人 龙太初。’ 功父 勃然曰:‘相公前敢称诗人,其不识去就如此!’”

国语辞典

去就[ qù jiù ]

⒈  取舍。

《文选·司马迁·报任少卿书》:「仆虽怯懦欲苟活,亦颇识去就之分矣,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!」

⒉  担任官职或不担任官职。

⒊  体统、礼数。

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卷四·赵士藻》:「汝曹为士大夫,当知去就。」

⒋  行为举动。

《三国志·卷十六·魏书·杜畿传》:「且观畿去就,于门下斩杀主簿已下三十余人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去就"的意思解释、去就是什么意思由好工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,挂上了冰凉凉、毛茸茸、白花花、亮晶晶的银条儿。就连松树和柏树上,也堆上了沉甸甸的雪球。地上的雪厚厚的,又松又软,踩上去就会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声音,好象正在演奏一首欢乐的歌曲。

2.烛台是白银的,但对我来说是黄金的,钻石的。蜡烛插上去就成了圣烛了。我不知道送我烛台的那一位在天上对我是否满意,但我已经尽力了。

3.晚上小八睡着了它把藏进了它的羽毛里,看上去就像头不见了一样。可它的脚却还是用力的抓住鸟笼里内置的秋千上,一有动静它又立马醒了过来。十分谨觉,像有人要攻击它一样。

4.这段过去就算曾经刻骨且铭心过,过去了又改变什么,地球早已公转几周了。

5.我很喜欢职来职往里面的马丁,看上去就觉得他有一种趾高气扬的感觉。

6.蜻蜓的眼睛大大的、鼓鼓的;身子长长的,后面像两个小触角,一动一动的;它有两对翅膀,飞起来好像四把小扇子。整个蜻蜓看上去就像一架小飞机似的。

7.沿着太湖之滨一直向西延伸直至常州,一路开来我们的车子就像蛇一样在太湖上游动,刚开进小灵山南麓地域时,一座大佛矗立在山的中间,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硕大纪念碑,雄伟壮观,那张和蔼的面容和一指向天的手势,似乎正掌控着这方天地人间。

8.在这个虽然不是太美好但我们生活的还不算太差的世界,珍惜眼前所有你熟视无睹但一旦失去就明白的幸福吧,善待你的父母,爱你的恋人或配偶,多奉献你的爱与关怀。

9.虽然萧湘雨很不愿意这样,可是也没办法,只能入乡随俗了!躺在自己的床上,萧湘雨翻来覆去就是睡不早,总想找些事做,来打发这无聊的时间。

10.一座大佛矗立在山的中间,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硕大纪念碑,雄伟壮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