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áncái

贤才


拼音xián cái
注音ㄒ一ㄢˊ ㄘㄞˊ

繁体賢才
词性名词

贤才

词语解释

贤才[ xián cái ]

⒈  亦作“贤材”。

⒉  才智出众的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贤材”。才智出众的人。

《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仕官惟贤材,左右惟其人。”
《论语·子路》:“仲弓 为 季氏 宰,问政。子曰:‘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’”
刘宝楠 正义:“贤才,谓才之贤者。”
《晋书·刘弘传》:“弘 乃给其田种粮食,擢其贤才,随资敍用。”
宋 苏轼 《应诏论四事状》:“忠言有壅而未达,贤材有抑而未用。”
《清史稿·睿忠亲王多尔衮传》:“令戒飭官吏,网罗贤才,收恤都市贫民。”
章炳麟 《辨诗》:“至於哀窈窕,思贤材,言辞温厚,而蹈厉之气存焉。”

国语辞典

贤才[ xián cái ]

⒈  才德之士。也作「贤材」。

《论语·子路》:「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」
《晋书·卷四三·山涛传》:「涛甄拔隐屈,搜访贤才,旌命三十余人,皆显名当时。」

奸佞 庸才

分字解释


※ "贤才"的意思解释、贤才是什么意思由好工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见爱人被病痛折磨,他实在难以忍受,便遵从文种的意见,贴出王榜,广求贤才,求医爱妃。

2.别的山上的石头,能够用来琢磨玉器。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。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。

3.别的山上的石头,能够用来琢磨玉器。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。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。

4.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,一遇贤才,必是分庭抗礼,倍加礼遇。

5.古称国之宝,谷米与贤才。

6.别的山上的石头,能够用来琢磨玉器。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。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。

7.同样出身微贱、知民间疾苦、礼遇贤才、勤政不辍的钱鏐、福建二王、后唐明宗、后周太祖都瞠乎其后,即使礼贤好学、眼光远大的南唐烈祖也仅可望其项背。

8.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,一遇贤才,必是分庭抗礼,倍加礼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