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有关令的成语

有关令的成语

因篇幅关系,令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解释 出处
及时应令与季节时令相适应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,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。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
令人神往令:使得;神往:心里向往憧憬。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、羡慕。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》:“今著述湮没,怅望当时蹈海之风,令人神往不已。”
朝令夕改早上发的命令;晚上就改变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无所适从。唐 元稹《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烦,自非有为而为。”
发号施令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《尚书 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,罔有不臧。”
令人满意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邓小平《太行区的经济建设》:“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。”
令人作呕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梁遇春《黑暗》:“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,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。”
令人发指令:使得;发指:头发竖起来。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。也作“令人发竖。”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谒者入通,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
令行禁止令:命令。行:执行;施行;禁:禁令;止:停止。有令必行;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;有禁必止;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。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。《逸周书 文传》:“令行禁止,王始也。”
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挟天子以令诸侯,诸侯必从,然谓之尊君则不可。”
破家县令指横暴的地方官。明 敖英《东谷赘言》上卷:“人有恒言:‘破家县令,灭门刺史。’予谓此言,强宗豪右当常讼之。”
令人吃惊让人感到惊讶。臧克家《以耳代目之类》:“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,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。”
静言令色静:安静;令:和善。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。东汉 班固《汉书 翟方进传》:“兄宣静言令色,外巧内嫉。”
更令明号重新申明号令。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居数月,有警,击鼓而民不赴。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。”
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,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。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。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五卷:“大姊净丝,便下逐客令。”
令人钦佩让人高度敬重。邓小平《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》:“在我们党和人民战胜林彪、‘四人帮’的斗争中,文艺工作者做出了令人钦佩的、不可磨灭的贡献。”
军令状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,如不能完成任务,愿依军法受惩。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。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八卷:“怕恩王不信,勒下军令状了去。”
军令如山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云长曰:‘愿依军法。’孔明曰:‘如此,立下文书。’云长便与了军令状。”
猜拳行令划拳行酒令。形容宴饮欢畅。猜拳:饮酒时两人同时伸出手指并说一数,如数与两人伸出手指的总数相符为胜,输者罚酒。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七:“汪秀才解带脱衣,尽情欢宴,猜拳行令,不存一毫形迹。”
挟天子而令诸侯挟:挟制;诸侯: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。挟制着皇帝,用其名义号令诸侯。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今州城粗定,兵强士附,西迎大驾,即宫邺都,挟天子而令诸侯,蓄士马以讨后庭,谁能御之?”
不令而信令:命令;信:信服。不用三令五申能使之遵守服从。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九地》:“不约而亲,不令而信。”
令人捧腹捧腹:捂着肚子。让人捂着肚子。形容笑得很厉害。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十九回:“要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
光杆司令指没有士兵的司令,形容孤立的一个人。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谢文东是个光杆司令,除了他的五个儿子一个女婿和七个马弁之外,再没有什么军事力量。”
发号布令发:发布;号:号令;布:发布;令:命令。发布命令,下指示进行指挥。战国·卫·吴起《吴子·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,兴师动众而人乐战,交兵接刃而人乐死。”
朝令暮改早晨发布的命令,晚上就改了。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,一会儿一个样。汉·鼌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
奉令唯谨奉:敬受;唯:助词,只有;谨:谨慎。指遵守命令,不敢稍有违背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一回:“有此种种考察,是以小仙奉令唯谨,不敢参差。”
令原之戚指兄、弟去世。《诗经 小雅 常棣》:“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,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”
利令智昏利:利益、私利;令:使;智:理智;昏:昏乱;神志不清楚。形容因贪图私利;使人头脑发昏;甚至失去理智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》:“鄙语曰:‘利令智昏。’平原君贪冯亭邪说,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,邯郸几亡。”
令人痛心指让人悲愤痛恨。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特别是我们这些负责的同志还有不少的歪风,给予工作的损害也是令人痛心的。”
令人起敬使人产生敬意。宋·朱熹《跋赵中丞行实》:“赵公之孝谨醇笃,虽古人犹难之,三复其书,令人起敬。”
利令志惛见“利令智昏”。《镜花缘》第九二回:“及至利到跟前,就把‘害’字忘了,所谓‘利令志惛’能不浩叹!”
从令如流从令:服从命令;如流:好象流水向下,形容迅速。形容绝对服从命令。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是以三军之众,从令如流,死而不旋锺。”
善始令终同“善始善终”。三国·魏·嵇康《琴赋》:“即丰赡以多姿,又善始而令终。”
外交词令用于交往的空套话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,不愧外交词令。”
雷令风行犹言雷厉风行。清·吴炽昌《客窗闲话初集·孝女》:“雷令风行,极一时之盛。”
急急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,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。如同法律命令,必须立即遵照执行。唐 白居易《祭龙文》:“若三日之内,一雨滂沱,是龙之灵,亦人之幸。礼无不报,神其听之!急急如律令。”
抱令守律死守着律令,不知变通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但知抱令守律,早刑时舍,便云我能平狱。”
发宪布令犹发号施令。《墨子 尚同下》:“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。”
巧言令色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何迁乎有苗,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?”
号令如山指军令严肃,不容更改。《宋史 岳飞传》:“岳节使号令如山,若与之敌,万无生理,不如往降。”
挟天子令诸侯挟:挟制;诸侯: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。挟制着皇帝,用其名义号令诸侯。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元·孔文卿《地藏王证东窗事犯》第一折:“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,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!”
目使颐令用眼睛、用下巴指使人。形容自命尊贵,摆大架子。《新唐书 王翰传》:“家畜声伎,目使颐令,自视王侯,人莫不恶之。”
令不虚行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。《管子·重令》:“国不虚重,兵不虚胜,民不虚用,令不虎行。”
令人喷饭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。宋·苏轼《员筜谷偃竹记》:“发函得诗,失笑喷饭满案。”
猜枚行令猜枚:一种酒令,原指手中握若干小物件供人猜测单双、数目等。现亦指划拳。行令:行酒令。喝酒时行酒令。元 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三折:“某已来了也,有酒拿来我先打三钟,然后猜枚行令耍子。”
令人切齿令:使;切齿:牙齿相磨切,表示极其愤恨。使人非常愤恨。《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》:“着《史记》非贬孝武,令人切齿。”
挟天子以令天下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同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据九鼎,按图籍,挟天子以令天下,天下莫敢不从。”
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。令:命令。申:说明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约束既布,乃设鈇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
令人寒心让人失望而痛心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7回:“我们做了封疆大吏,上头还如此不放心我们,听了叫人寒心!”
令人注目注目:视线集中在一点上。指引起别人的重视。巴金《家》:“不过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,枝子弯曲而有力,令人注目。”
一朝权入手,看取令行时一朝:一旦。一旦掌了权,就发号施令,指手画脚,作威作福。唐·高武仲《中兴间气集》:“一朝权入手,看取令行时。”
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。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。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回:“二位如再喧哗,不独耽误娇音妙舞,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。”
令行如流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。《孙膑兵法·奇正》:“故行水得其理,漂石折舟;用民得其性,则令行如流。”
秋行夏令令:时令。时已秋季,还在做夏令的事。指不合时令。鲁迅《阿Q正传》第八章:“但现在是暮秋,所以这‘秋行夏令’的情形,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,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。”
令出如山令:命令。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。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3回:“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,令出如山,只吩咐得一句,便有一个门上,带了好几个衙役,拿着铁链子,把这船上的老板、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。”
禁止令行指施禁则止,出令则行。同“令行禁止”。清魏源《<圣武记>叙》:“五官强,五兵昌,禁止令行,四夷来王,是之谓战胜于庙堂。”
令出惟行令:命令;惟:只。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慎乃出令,令出惟行,弗惟反。”
谄词令色说奉承人家的话,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。《东周列国志》八○回:“勾践为人机险,今为釜中之鱼,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,以求免刑诛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八○回:“勾践为人机险,今为釜中之鱼,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,以求免刑诛。”
法成令修修:完善。法令完善。唐·韩愈《曹成王碑》:“法成令修,治出张施。”
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。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。《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》:“帅贱多宠,政令不壹。”《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》:“吾知绍之为人,志大而智小,色厉而胆薄,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,土地虽广粮食虽丰,适足以为吾奉也。”

描写四季的成语

十二生肖的成语